(一)培养目标
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大力培养能适应东北地区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够胜任外事外宣、商务、法律、汽车等领域工作的高层次、职业型、复合型英语口、笔译人才。
(二)培养特色
学院采取项目化、平台化、国际化和科技化的培养方式,与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如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北京市中外翻译咨询公司等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与吉林省外事办、吉林省博物院、伪满皇宫博物院、等单位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与美国蒙特雷高翻等海外高校开展双学位项目,联合培养翻译人才。利用语言大数据处理与应用实验室、多语智能翻译与国际传播创新实验室,对接翻译技术及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与需求。
(三)培养方式
实施“双轨协同”培养体系:采用“校内导师+行业导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统筹学业规划与思政教育,行业导师深度参与翻译项目实践与论文指导;推行“案例驱动+技术赋能”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辅助实验室模拟真实笔译场景,将涉外法务、经贸等领域的翻译任务融入课堂教学;构建“国内联合+国际联合”双循环培养网络,既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训基地,又依托学校国际化资源开展海外研修,形成“课堂-实验室-实践基地-国际平台”四位一体的人才成长链,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