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社会实践

    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王朝英专业实践纪实

    日期:2025-06-10

    2025年5月22日至27日,我有幸作为英语陪同口译员参与了在长春数字科技职业学院举办的2025轨道车辆技术国际训练营及相关赛事活动。本次活动以“智轨通世界,技创赢未来”为主题,由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主办、郑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并全程提供技术支持,旨在为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轨道车辆技术赛项储备人才,同时推动中国技术标准与国际需求的衔接。赛事吸引了来自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赞比亚四个国家的技术选手与专家,与中国选手同台竞技切磋技艺。活动期间,我主要负责马来西亚代表队的全程英语口译陪同工作,特别聚焦在三大核心实操模块:模块A受电弓检修与控制、模块B客室车门安装与调试和模块C车辆整车故障排查与处理。

    (与马来西亚代表队合影)

    模块A受电弓检修是轨道车辆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涉及精密组件和高压安全规范。在协助马来西亚选手奥扎伊(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学)进行受电弓静态接触压力测试时,我遇到了气动阀调节参数(pneumatic valve adjustment parameters)、碳滑板厚度容差(carbon slider thickness tolerance)等专业术语的即时转换挑战。面对这些高度专业化的术语,我提前准备了受电弓检修的英文版技术手册作为参考,并在实训间隙向中方专家请教了受电弓其他部件的相关工作原理。通过术语表预习和现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技术要点的准确传达。

    (为马来西亚代表队讲解受电弓相关知识) 

    模块B客室车门调试是本次赛事中精确度要求最高的项目之一。马来西亚选手在调试过程中面临的核心挑战是门页尺寸控制高度微调。在实操中,选手反复遇到门页宽度(Door Leaf Width)垂直度(Verticality)测量超差的问题,单位换算错误(Unit Conversion Error)更一度导致严重返工。中方操练员要求调节“门缝间隙控制在3mm内”,选手误听为3cm,导致首次安装间隙超标10倍。意识到理解有偏差,我立即介入澄清,并用卷尺展示公制单位差异,后续所有涉及尺寸的指令均强化单位确认(如-0.5mm调节明确为毫米)。

     

    (为马来西亚代表队解说客室车门调试)

    模块C整车故障排查是最具挑战性的模块,要求选手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多系统联动诊断最具挑战性的是高密度线路排查马来西亚选手面对“牵引失效”(traction failure)模拟故障时,需依次检查高压供电、变流器状态及控制网络。在翻译诊断流程中,我借助捷安高科术语库中的模块化术语将车辆系统划分为动力链、制动系统、网络控制三大单元,每个单元预置对应的症状描述短语库(如DC link voltage fluctuation”直流链路电压波动)和应对动词集(如“reset”重置、“bypass”旁路、“ ”更换)。这种结构化术语应用使翻译响应速度提升,有效支持选手在高压竞赛环境中快速决策。

     

    (马来西亚代表队详读整车故障排查指导手册)

    赛事高压环境下,口译员还需提供心理支持。在故障诊断模拟赛中,马来西亚选手因连续误判产生自我怀疑,作为口译员,我在传递技术指令的同时持续注入语言激励。在技术沟通与心理支持的结合力马来西亚队最终夺得国际友谊赛一等奖——教练那句Too good to be true!的惊叹,正是对口译价值的最高认可。

     

    (马来西亚代表队获得国际友谊赛一等奖)

    本次口译实践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如轨道车辆专业术语储备薄弱以及高强度作业下的脑力续航不足影响理解准度。究其根源,一是轨道车辆机电一体化知识体系尚未系统建立,二是高强度认知负荷管理缺乏科学训练。未来我会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行业前沿技术术语的学习,其次开展脑力抗衰训练,并探索AI辅助+人工校准模式,以应对更复杂的多语言技术交流场景,争取在后续第二次国际训练营中提供更精准的沟通保障。

    六天的密集口译实践不仅让我建立起对轨道车辆技术的系统认知,更深刻领悟到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技术理解、文化调适与临场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连接技术与国际交流的桥梁,译员需以“专业为本、沟通为要”,在精准传递信息的同时,助力跨文化技术合作纵深发展。